2024
2023
2023 – 10 – 15
How teachers, school leaders can embrace use of AI tools in the classroom
轉載自: Philstar
2023 – 09 – 05
Harnessing technology: the key to future-ready employees and sustainable talent development
轉載自: SCMP
2022
2022 – 12 – 12
Singapore has its own talent development policy. It’s high time Hong Kong had something similar
轉載自: 南華早報
2022 – 05 – 26
Turn Hong Kong into a learning innovation hub to boost the economy and education
轉載自: 南華早報
2021
2021 – 10 – 26
曾俊華夥數碼港辦教育科技峰會
轉載自: 星島日報 – A08 港聞
本屆政府積極推動創科,包括資助學校推動STEM教育,又推出「中學IT創新實驗室」及「奇趣IT識多啲」等計畫,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在不乏資助下,如何推動科技教育、應採用哪一套科技教學方案,相信是不少學校遇到的難題。薯片叔叔共創社與數碼港將於十一月三日合辦全球教育科技峰會,當中邀請十二家涉及不同教育科技的企業到場介紹,參加者可認識教育科技應用發展和趨勢。
「e-learning(網上學習)只是將實體的教學搬到網上教,科技其實可以令教與學更有效、更開心,例如大數據、AI。」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指,自己常遇到學校查詢,想得知有甚麼科技適合學校申請資助,惟教育科技並非他們想要的事,她無奈道:「可能教英文用AI會教得好啲,但老師會話無興趣,我只係對教學生做STEM有興趣。」
令學生放膽學習
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說,教育科技是希望應用現存的科技,令學生更加開心、放膽地學習,亦使教學更為有效,讓他們學識廣泛應用科技去學習事物及解難。但他指這種概念與現時教育局推行STEM教育的目標不一樣,後者只是要教導學生IT和STEM。他相信,教育局留意到有關情況,但政府如「航空母艦」,轉方向需要長時間,而且會遇到很多波浪,難以即時轉變整套教學方式,阻力包括老師與家長的心態,因此認為需要由下而上,從基層、非政府組織、個別學校等着手推動以科技創新方式教學。
陳嘉怡補充,教育科技範疇非常廣,不止限應用於小學或中學教學,許多行業亦需要教育科技。在十一月三日的峰會中,將有企業介紹以虛擬實境(VR)進行手術訓練及製造業培訓等,亦有人工智能個人化語言學習。記者羅尹彤
■曾俊華指,教育科技是希望應用現存的科技,令學生更加開心、放膽地學習。
2021 – 10 – 26
轉載自: 香港經濟日報 – A13 互聯網+
今年的施政報告中,談及要推動香港成為國際創科中心。疫情下學生在家學習、老師透過網上教學,令教育科技(Education Technology)較疫情前更受注視。
關注教育科技的「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見傳媒時表示,數碼學習(e-learning)不等於教育科技,但現時的政策較多支持數碼學習。他相信香港的教育未來要經歷大革新,由下而上去推動,更為切合現今的教育環境。
■本報記者 梁巧恩
曾俊華多次提及,數碼學習只是將現有的學習內容搬上網,方法與概念大致沒有改變;而教育科技是透過科技,令教與學都更有效率,並可通過收集及分析數據,令每個學生可因應興趣及進度去學習。「一向不認為需要考試,但改革要由下至上,需聽取不同持份者意見,若家長不同意也很難。」他舉例DSE考試,反而是很多家長未必想取消,所以政府要改革亦有其挑戰。
12初創 入圍全球拓展計劃
他相信,令學生明白如何應用科技,才是教育科技的最終目標。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舉例,家中有小朋友在暑假花了幾千元學習製作一個機械人,但完成後似乎沒有後續。「在學習過程中,學到科技如何應用於不同的地方上更重要。」
共創社去年開始與數碼港聯合推出「教育科技企業全球拓展計劃」,今年該計劃的12隊入圍隊伍,是來自全球不同地區的教育初創,在早前經過提名及評審後脫穎而出,會參與11月3日舉辦的全球教育科技峰會。
陳嘉怡指出,經歷疫情後,教育科技在全球都受到更大關注。「沉浸式技術(虛擬實境和增強實境)被更廣泛應用,尤其在員工培訓或涉及危險性較高的培訓。」
曾俊華多次強調,共創社沒有金錢資助初創,卻有一個涉及投資者及用家的網絡,有需要時可為初創做配對,如協助來自以色列、並早前曾參與以上計劃的CoderZ,將其虛擬機械人和編碼學習和比賽平台引入香港學校。
不少參加者 有意攻內地市場
事實上,今年參與及入圍的12隊伍中,不少都表示對內地龐大市場有興趣,亦有希望藉本港進軍亞洲市場。內地近期推出新政策,或對教育科技發展有影響,曾俊華表示,長遠仍看好內地教育科技市場發展。陳嘉怡補充,內地新政策出台後,多了內地投資者表示對本港甚至海外的教育科技初創有興趣。
她又提到,在外國已有慈善基金投資教育科技相關初創,皆因推廣教育對社會長遠發展有裨益。做法是一些慈善基金先為規模細的教育科技初創提供基本資金,發展至較有規模後,再引入私人投資。她希望未來在港鼓勵、更向傳統慈善基金或大企推廣以上做法。曾俊華亦提到,除了傳統的私人基金外,愈來愈多家族辦公室在亞洲成立,他們投資初創的興趣亦見上升。
2021 – 05 – 31
曾俊華倡由下⽽上 推動STEM培育創新
轉載自: 星島⽇報 – F01 教育
曾俊華盼夥學界 推動⺠間STEM教改 冀納入中⼩學常規課程 培育21世紀學⽣ 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表示,疫情來襲⼀年令學習模式出現巨⼤改變,同時亦暴 露了現時中⼩學課程「過時」,未能有效培育21世紀學⽣。
他盼與學界合作,從⺠間由下⽽上、改⾰現⾏推動STEM教育的⽅式,改⽤「21 世紀思維」教學,如將STEM納入中⼩學常規課程,不只限於部分學⽣參與。
曾俊華表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令學習模式出現巨⼤改變,惟他形容今時今⽇ 的課室,跟19世紀⼯業⾰命推出「廣泛教育」時採⽤的課室分別不⼤,且⼤部 分現職教師都是在20世紀培訓出來,部分教師在疫情期間對於運⽤科技教學感 困難,他反問:「這樣19世紀嘅課室、20世紀嘅老師,點樣處理21世紀所謂 『數碼⼟著』嘅學⽣呢?」
對於⽬前不少學校只將STEM(科學、科技、⼯程、數學)當作課外活動,未有 納入常規課堂,曾俊華認為這樣有「很⼤問題」,「如果STEM咁重要,點解唔係主流教育呢?」
指現時中⼩學課程「過時」
他指在知識很快「過時」的時代,中⼩學毋須再操練認知層⾯知識,學校⼤可 運⽤多出課時,改⽤21世紀思維推動STEM教學,甚⾄跟中英⽂等主科⼀樣,將 其納入主流教育。
曾俊華以航空⺟艦比喻政府「教育部⾨」,若百萬隻⼩型⾶機空群⽽出、即不 同教師及團體創意百花齊放的做法更佳,「全世界政府嘅教育部⾨好似⼀架 『航空⺟艦』,⾏緊某⼀個⽅向,叫佢180度轉彎,係好難嘅事;轉緊嘅時候, 會有好多浪,呢啲浪未必係我哋想要嘅嘢。」他說近⽇與⼀批中⼩學校長,共 商如何培育21世紀學⽣。
由曾俊華成立慈善組織「薯⽚叔叔共創社」推出「重塑教育」計劃,最近宣布 與國際教育科技協會(ISTE)合辦「混合學習老師培訓計劃」,並從以⾊列得 獎教育科技公司CoderZ引入網上STEM學習平台推「全⺠編程」。 已引入AI教學的萬鈞伯裘書院校長⿈頴東表示,20世紀教師缺點之⼀是「鍾意指引」,他認同STEM教育,應該從校本做好⼯作,讓學界百花齊放。
2021 – 05 – 31
曾俊華盼夥學界 推動民間STEM教改
轉載自: 經濟⽇報 – A14 港聞政情
曾俊華倡由下⽽上 推動STEM培育創新 「三師」價值觀 料將會改變 政府近年積極推⾏STEM(科學、科技、⼯程及數學)教育,創辦「薯⽚叔叔共 創社」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接受專訪,關注STEM教育在現⾏教育制度仍未普 及,期望學校和團體通過由下⽽上,培育學⽣創新思維;他不諱⾔,科技專才 未必持有學位,相信家長期望⼦女成為醫⽣、律師的價值觀,⽇後勢必改變。 記者 鄧佾⽂
卸任公職後,在⼀⼋年成立「薯⽚叔叔共創社」的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近年 關注本港發展STEM教育,以及加入藝術的STEAM教育。他留意到不少學校均推 出相關的校本教學活動,只是流於課外活動層⾯,笑指「有些STEM課程更不讓 女⽣參與」,存在很⼤問題。他指當中編程更是通⽤語⾔,有助跟不同⽂化的⼈,乃⾄機械溝通,感歎本港師資培訓匱乏,期望當局提供⽀援。 談到遊走官場多年,曾俊華深明政府主導的政策效率甚⾼,但教育部⾨有如 「航空⺟艦」,倘在航⾏過程欲⼀百⼋⼗度急轉,要求᯿置STEM教學⽅針,可 謂非常困難,「過程中會翻起巨浪,亦非我們所想。」他期望從學校和⺠間團 體由下⽽上出發,將STEM等創新教育帶入校園。
促反思考試制度
上世紀七⼗年代負笈美國,曾俊華憶述「⾃⼰非考第⼀」,但在考試制度下是 得益者,認為社會是時候反思,甚⾄是否仍需設⽂憑試制度。被問到想法會否 太「離地」,他舉例指,跨國科網企業並不要求應徵者持⼤學學位,「既然沒 有⼈會睇,那我們是為了甚麼呢?」他強調放棄升學,投⾝不同領域,並非尖 ⼦專利,反⽽過分強調培育尖⼦的教學制度,衍⽣「⾼分低能」問題,深信從 理想層⾯出發,始能設計出突破與顛覆的制度。
曾俊華⼜指,家長冀培養⼦女成為「三師」(會計師、醫師、律師)的價值觀 多年屹立不倒,惟他相信⽇後勢必改變。他續指,以往「三師」已陸續被各種 軟件取代部分功能,譬如有⾃動化系統為病⼈診斷,「超級電腦」能給予準繩 度⾼的法律意⾒,「找律師諮詢,更需等數星期,意⾒或只有六、七成準確」,相信不久將來,家長不再傾慕「三師」,轉⽽寄望⼦女往其他⽅⾯發 展。
近年社會掀起移⺠潮,學界更有退學潮,部分教師亦憂慮教育空間收窄⽽離 職。曾以不欲看到香港再有移⺠潮為由參選特⾸的曾俊華坦⾔,相信社會所發⽣的事,教育界難免受到牽連,估計現象僅屬初期,難以揣測⽇後發展,⿎勵 教育界加油。
2020
2020 – 12 – 10
How edtech innovation could change global learning habits long after Covid-19
轉載自: SCMP
2020 – 11 – 16
Education was a laggard in embracing technology – until the pandemic!
轉載自: distuptive.asia
2020 – 06 – 17
Rachel Chan, EdVentures GBA, Hong Kong
轉載自: THE PIE NEWS
2019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