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先生首先指出,今天的學習已不再局限於教室的四面牆壁和人生的首 20餘年。學校不再是唯一提供學習的場所。科技使我們能夠隨時隨地與任何人一起學習任何東西。更重要的是,科技每天都在催化變革。推行得當的話,教育科技可以令教學和學習出現根本變化,使教育更加個人化、更加有效和更加包容。在更廣泛的層面,教育科技可以推動數碼時代不同行業進行創新,在確保我們社會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方面起著重要作用。疫情加快了所有機構的數碼化轉型,令我們更加迫切需要學習新技能和提升自身技能。曾先生概述了研究的主要建議後作結如下:「就讓我們將香港發展成為大灣區的學習創新和科技中心的目標,作為激勵和鼓舞香港社會每一個人為未來裝備好自己。」
主要建議 | |
目標設定 | 公營機構作為倡議者提供願景、目標、指引和指標以身作則 |
能力建設 | 為教育界的領導提供跨學科培訓設立老師培訓專項基金助職前教師作好準備迎接數碼時代與全球領先的教育科技方案提供者合作設立教育科技孵化器和加速器為教育科技初創公司提供商業配對和市場情報支援 |
促進教育科技方案採用 | 提供教育科技方案虛擬市場發展研究、認證和本地化能力建立由前瞻學校和機構組成的網絡組織教育科技挑戰賽、測試平台和示範以教育科創新高等教育機構的營運模式將教育科技學習融入企業的 ESG 和 CSR |
資助 | 政府 教育科技成為撥款重點項目帶頭投資教育科技基金會 支持教育科技方案的研發和試行商界 私人銀行推動教育科技影響力投資跨境聯合投資對教育科技作出策略性企業投資 |
放眼大灣區 | 研發合作在區內實行國際教育科技方案試點和本地化開發及分享最佳做法培育教師和初創企業與內地教育科技企業一起走出去 |
生態系統發展 | 建立全新的學習及創新中心,與所有持份者一起協調及支持有關學習的創新和科技發展 |
雅各基金會學習學校共同負責人John SOLEANICOV表示,基金會一個重要工作是硏究和推動學習多樣性,即個人化學習。人工智能和其他科技的進步正在提高個人化學習的效能,而創新將來自至以商業模式經營的初創。不過,現時仍缺乏證據去證明這些解決方案的效能。因此,在缺乏潛在解決方案的可靠和可比數據下,學校、政府、捐助者和投資者無法作出決定。基金會現時採用三管齊下的方法,冀發展成為教育領域中專門資助研究的主要資助者:
教育科技研究生態系統 (CERES) 專注五大範疇:
- 了解及克服數碼科技帶來的差異
- 解決有學習障礙兒童接受教育所面對日益增加的挑戰
- 透過科技支持協作學習
- 利用人工智能增強學習
- 應用腦神經科學來設計及評估學習
在學習相關教育科技影響力基金 (LEIF) 下,基金會與歐美多家主要教育科技風險投資公司(以及一家針對印度市場的亞洲公司)合作。John表示開始時並不容易,因為這並非歐洲的基金會的慣常做法。他們承諾將投資收益注入 CERES。基金會還與12 個想法相近的基金會和家族辦公室(例如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以及陳和扎克伯格基金會)組成 Ed First 聯盟。
John 表示很難只用單一套準則來測量所有教育科技方案。但他強調,每個教育科技初創公司從一開始就應知道產品的目的、希望學習者學到什麼以及可衡量的標準,但這不應是一個漫長隨機對照試驗過程。
EduCapital合夥人兼共同創辦人Litzie MARREK女士介紹EduCapital的背景和發展,以及教育科技投資在歐洲的快速擴張。在疫情帶動數碼化轉型下,EduCapital的資金從 2017 年的 2 億美元急增至 2021 年的 30 億美元。該基金旨在使教育更普及、更包容,及培養下一代為未來作好準備。它的目標有二,希望透過整合財務和影響框架,既為其有限合夥人產生財務回報,又為社會帶來影響。在投資教育科技時,他們會看產品的「規模」、「普及程度」和「可持續性」,並以三類指標(即覆蓋性、包容性和學習成果)衡量影響。對於後者,可透過比較使用和不使用方案的群組的學習結果和替代衡量準則(如參與度和使用情況)來證明。
Pierre DILLENBOURG是歐洲五大科技機構之一 EPFL 的教授。他介紹的 EdTech Collider 以促進初創公司、用戶、投資者、科學家等人士之間的合作為目的。瑞士現時並無供應商目錄,用戶要購買所需產品並不知道門路。EPFL這個平台可提升市場對初創公司的認識。在他們推出的一項計劃中,碩士生會被安排到教育科技初創公司四個月協助衡量學習成果。Dillenbourg教授以一家採用人工智能解決小童書寫障礙的初創公司為例,講述他的團隊如何考察教育科技方案的效能。
分組討論
參與者在四場分組會議中討論薯片叔叔共創社報告中的研究結果和建議。主持人分享討論內容要點如下:
目標設定、生態系統制定及跨境協作
Alessandro Di Lullo (SuperCharger Ventures共同創辦人) 強調他的組員強烈認為政府應帶頭將教育科技設定為政策的核心焦點。建立一個類似赫爾辛基學習創新中心匯集眾人之力。他又指出,香港的基因是一個連接者的角色,有能力建立超越大灣區和亞洲的國際聯繫。
能力建設
黃英琦女士(教育燃新董事)分享了羅陸惠英教授的觀點。羅教授認為我們需要多層次的領導來建立生態系統的能力,而教育工作者須要賦權使用教育科技進行教學改革。混合學習的培訓必須有更明確的結構。LinkedIn的黃榮錕和宗藹雯校長指出,政府必須使用教育科技並取消在線學習的資助限制。其他重要事項包括發展學校領導和建立由前瞻教育工作者和人才發展專業人士組成的網絡。
方便採用教育科技方案
陳繼宇博士(理工大學助理院長)表示因為教育局沒有指引,教師在選擇、採購和使用教育科技產品時不知向誰求助。陳氏認為,制定教育科技認證計劃有助教育工作者選擇合適的解決方案。參與者強烈認為應讓教師有時間接受教育科技培訓。JobsDB 的 Bill Lee 亦指出,香港僱主傾向在機構出現技能差距時外聘新員工而非培訓現有員工。這做法已不可持續。
資金支援
翁景荃女士(SFI可持續金融倡議組織管理合夥人)指出,現有政府資助/共同投資計劃或未能滿足香港教育科技企業的需要。各基金會應更大力支持教育科技方案。分組中的參與者分享了其他政府一些優良做法。例如,新加坡政府就資助計劃發布了多項有關技能培訓的強制規定。英國政府除向教育科技初創公司提供資助及作出股權投資外,還提供可轉換債券。
請各界回應薯片叔叔共創社的研究
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邀請參與者就研究中多項建議分享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