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專業發展是所有混合學習發展策略的大前提。」此重要訊息為4月24日「邁向混合學習」網上研討會講者的共鳴。參與是次網上研討會的220位教育工作者,均希望了解學校怎樣將在疫情期間遠程學習的得著,在恢復面授課堂後,轉化至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
國際教育技術協會行政總裁 Richard Culatta 分享了混合學習的四個主要模式:
- 「分站輪換模式」(station-rotation model) 以一組學生由教師指導、一組進行網上指導,另一組則進行協作活動
- 教師指導的分組項目
- 中央學習研習室由教師按學生的特殊需要分配不同的學習方法
- 面授教學加上全球專家的支援和輔助
在進行混合學習方面,Culatta 強調了人際間互動的重要性,並應避免以下陷阱:
- 未能給予教師應有的關注
- 只顧購買軟件
Culatta 指出,混合學習最有力之處,就是促進個人化學習。學生可建立自己的學習資源,而混合學習亦能給予進展性的評估。
學校可先由一班作先導來開始混合學習,毋須先進的科技,一般手機已可大派用場。
針對使用螢幕的時間,Culatta 介紹了其新書 Digital for Good,解釋了「平衡」是關鍵;問題不在於使用螢幕的時間長短,而是使用螢幕時間的價值和得著。
ISTE 亞洲事務總監 Annie Ning 介紹了 ISTE 和薯片叔叔共創社在建立香港教育工作者能力方面的合作,這個計劃可讓教育者參與:
- ISTELive21網上年會(6月26 – 30日)
- 夏季學習學院 (8月2日至13日) ,共有3個小型課程和6個網上研討會,以助教育工作者:
- 了解遠程學習期間學生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增加學習差別的問題。
- 發展使用科技的策略,支援並賦權學生,尤其是有特殊需要者。
- 利用數據更確切了解和滿足學生的需要。
- 發展策略與學生和家長建立有意義的連繫 辨識可針對學生社交、情緒學習和安康的溝通和指導策略。
- 利用科技促進學生彼此的聯繫,以及使用世界各地的資源。
- 擴展作為教師的角色,以支援靈活的學習場景。
- 培養學生對學習的投入、好奇和主動性。
- 設計課堂讓學生有自主和進行興趣為本項目的空間。
- 創意建構虛擬實驗室 (10月15日至17日) 予以機會與全球教育工作者一同學習如何透過數碼說故事法、設計思維、編碼等,建立生動活潑的學習環境。
- 一年的ISTE會籍以獲取網上資源和全球專業學習網絡
被挑選的教師亦有機會獲發奬學金取得ISTE認證,於EdSurge作專題介紹,並獲邀在2022年6月的ISTE年會分享。
薯片叔叔共創社共同創辦人陳嘉怡指出,名額只有20家中小學,每校3位代表。鼓勵有興趣參加的學校盡早於2021年5月31日或之前申請。
薯片叔叔共創社創辦人曾俊華引述Culatta的主要訊息,強調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十分重要的,可讓教育工作者成功轉為混合學習。有見及此,應成立專門作此用途的基金。教育局局長政治助理施俊輝指出,政府會繼續投資於香港的電子學習發展,這也是行政長官最新一份施政報告的優先項目。他強調訂立目標和發展方向的重要性。
透過 CoderZ League 學習編碼、STEM 和21世紀技能
陳嘉怡簡介了CoderZ 的虛擬編碼和STEM學習平台,CoderZ 是一間來自以色列的得奬初創公司,也是薯片叔叔共創社和數碼港合辦教育科技企業全球拓展計劃的其中一個得獎機構。CoderZ 透過與薯片叔叔共創社的合作,特別為香港學校提供入門優惠,每個認證可讓學校:
- 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不同的CoderZ 課程
- 參加國際虛擬編碼比賽 CoderZ League 的三個組別
以校際形式參加,學校亦可獲安排香港編碼專家的指導,三隊勝出隊伍將獲邀參與2022年夏季於以色列舉辦的Big Idea Tech Camp,同時有機會在香港的科技機構進行「影子工作」。
CoderZ 的 Yaarit Levy 指出,全球超過 500,000名學生正使用其平台。學生不單學習編碼,還學習數學、物理、工程和其他STEM概念。此外,來自18個國家超過150,000名學生亦參與了CoderZ League,此聯賽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建立21世紀至為重要的「軟技巧」。除了三名香港冠軍外,亦設有其他奬項鼓勵和推動學生,包括靈感、創意、貢獻和動力大獎。黃禮灝 (聖公會基恩小學) 和陳汝堅 (英華書院) 亦分享了他們對CoderZ的寶貴經驗,同時強調以下要點:
- 讓所有學生在新常態下隨時隨地都可學習
- 毋須購置硬件
- 不同模式以切合不同學生,主要使用Blockly編碼
- 一個好方法讓學生學習數學
- 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分析和計劃技巧
- 充足的資源支援教師和跟進學生的進度
- 可輕易翻譯為中文
學校的混合學習支援
MWYO 政策研究員黃樂謙主持,講者包括:
- 香港教育大學江紹祥教授
- 香港中文大學學習科學與科技中心總監莊紹勇教授
- 數碼港教育科技、電競及青年組主管梁德明
- 香港電腦教育學會主席金偉明
- 香港翻轉教學協會會長夏志雄
江教授強調,混合學習的終極目標是增加教學的效率和效能。他提及,要混合面授和虛擬教學與學習兩者,必需進行教學設計和設施檢討;並提供更多混合式學習的專業訓練。教育大學在過去六個月裡,舉辦了多個網上研討會,共有超過千名參與者。他認為視像串流平台和數據分析的需求與日俱增,大學正為社會大眾研發一個視像入口網站。他亦建議透過「姊妹學校交流計劃」發展多地點教學。
莊教授指出,CLST 推行學習科學和科技的研究,同時優化理論與實踐,將研究結果發放予教育社群,推廣學習科技的有效利用。該中心開辦了「學習科學和科技」碩士課程,中心主力範疇包括教師專業發展、教育遊戲化、「翻轉教室」、流動學習、教育VR+AR以及STEM/AI教育。CLST其中的工作焦點是融合社會服務教育於STEM教育。CLST與教育局緊密合作,為教育工作者提供各種訓練課程,並獲YouTube Channel支援。
梁德明指出,現時數碼港約有130間教育科技公司,提供下列方案:
- 教育器材
- 學習環境系統
- 遊戲為本及沉浸式學習方案
- 電子學習科技及方案
- 智能校園方案
梁德明鼓勵學校與教育科技公司之間多交流和合作,並與網上研討會的參與者分享了這些公司的聯絡方式,歡迎學校與數碼港聯絡。
金偉明簡介了香港電腦教育學會在電子學習、編碼、STEM和AI教育方面的工作。學會舉辦各種獎項,包括電腦科技挑戰獎勵計劃、青年資訊科技大使獎勵計劃、Cisco 創意挑戰、國際編碼精英挑戰賽等。學會亦與各大科技公司和教育科技企業合作,為教師提供混合學習資源和訓練。
夏志雄提及網上和面授學習兩者的優點與缺點,同時強調融合兩者可取之處以強化學習效能的需要。單向學習可移師線上,而面授教學則著重互動學習,例如小組討論、家課支援、探討和解決問題等。